服务热线:010-83613400
行业动态_北京东方燕京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从全球粗钢产量与消费量看铁矿石价格演变

       2019 年,世界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8.9 亿吨,其中中国的粗钢表观消费量为9.5 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0% 。2019年,中国粗钢消费水平创历史新高,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659 千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500 千克以后,消费水平将出现下降,因此可预计中国的钢材消费水平已达到顶峰,并将进入平稳期,最终出现需求下降。2020 年,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量和粗钢产量分别为18.9 亿吨、18.8 亿吨,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粗钢约有13.1 亿吨,大约消耗铁矿石23.3 亿吨,比同年24 亿吨的铁矿石产量略低一些。

       通过分析粗钢的产量、成品钢材的消费量,可以反映铁矿石的市场需求情况。为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世界粗钢产量、表观消费量、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3 个方面做出简要分析。

世界粗钢产量

        2020 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8.8 亿吨,中国、印度、日本、美国、俄罗斯和韩国的粗钢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6.7%、5.3%、4.4%、3.9%、3.8%和3.6%,6 国粗钢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7.5%。2020 年,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了30.8%。

        中国2020 年粗钢产量为10.65 亿吨。中国粗钢产量在1996 年首次突破1

亿吨后,到2007 年达到4.9 亿吨,用12 年的时间翻了两番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4.2%。2001 年~2007 年,年增长率达到21.1% ,最高时曾达到27.2%(2004 年)。

         2007 年以后,受金融危机、限产等因素影响,中国粗钢产量增速变缓,甚至在2015年出现负增长。因此,可以看出中国钢铁发展的高速阶段已过,未来产量增长有限,最终将出现负增长。

2010 年~2020 年,印度的粗钢产量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平均年增长率为3.8%;粗钢产量在2017 年首次突破1 亿吨,成为历史上第5 个粗钢产量过亿吨的国家,并于2018 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国是第一个粗钢年产量达到1亿吨的国家(于1953 年首次实现粗钢产量超过1 亿吨),1973 年达到最高产量1.37 亿吨,于1950 年~1972 年期间一直位居全球粗钢产量第一。然而,自1982 年开始,美国粗钢产量出现下降,2020 年粗钢产量只有7270 万吨。

        世界粗钢表观消费量

       2019 年,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8.9亿吨,中国、印度、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粗钢表观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5.8%、5.7%、3.7%、2.9%和2.5%。2019年,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量比2009 年增长了52.7%,平均年增长率为4.3%。

       中国2019 年粗钢表观消费量接近10亿吨。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1993 年首次突破1 亿吨后,到2002 年达到2 亿多吨,随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2009 年达到5.7 亿吨,比2002 年增长了179.2%,平均年增长率为15.8%。2009 年以后,先由于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调整,需求增速放缓,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于2014 年和2015 年出现负增长,2016 年恢复正增长,但近几年增速放缓。

       印度2019 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0886 亿吨,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019 年,印度的粗钢表观消费量比2009年增长了69.1%,年均增长率为5.4%,增速位列同期全球第一。

        美国是世界第一个粗钢表观消费量过亿吨的国家,并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受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美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大幅减少,比2008 年减少了近1/3,只有6940 万吨。自1993 年以来,美国只有在2009 年和2010 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低于1 亿吨。

世界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

      2019 年世界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45 千克,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最高的是韩国(1082 千克/人),其他主要粗钢消费国人均表观消费量较高的有中国(659 千克/人)、日本(550 千克/人)、德国(443 千克/人)、土耳其(332 千克/人)、俄罗斯(322 千克/人)、美国(265 千克/人)。

       工业化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粗钢和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便开始下降,能源消费速度也将趋缓。如美国的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在20 世纪70年代保持较高水平,最高达到过711 千克(1973 年)。自此,美国的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便开始下降,20 世纪80 年代~20 世纪90 年代降幅较大,并于2009 年跌至谷底(226 千克),直到2019 年才缓慢回升至330 千克。

       2020 年,印度、南美洲、非洲的人口总数分别为13.7 亿、6.5 亿、12.9 亿,是未来钢铁需求的最主要增长地,但取决于届时各国经济发展情况。

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

       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主要包括长协定价和指数定价。长协定价曾经是全球

最重要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其核心是铁矿石供需双方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供货数量或采购数量,期限一般为5 年~10 年,甚至长达20 年~30 年,但价格并不固定。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长协定价机制的定价基准由最初的离岸价转为         现今流行的成本加海运费用。长协定价机制的定价习惯是每一财年由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与其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协商决定下一财年的铁矿石价格,价格一经确定,双方则须依照协商好的价格在1 年期内执行。铁矿石需求方中的任意一方与铁矿石供应方中的任意一方达成协议后谈判即结束,国际铁矿石价格自此敲定。这一谈判模式即“首发—跟风”模式,计价基准为离岸价,同一品质的铁矿石在世界各地的涨幅一致,即“离岸价、同涨幅”。

       1980 年~2001 年,长协定价机制一直主导着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变动,铁矿石价格基本保持在20 美元/吨,当时的日本是国际铁矿石市场最大买家。进入21 世纪后,中国钢铁工业蓬勃发展,并开始对全球铁矿石的供需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铁矿石产量开始无法满足全球钢铁产能的快速扩张,国际铁矿石价格也因此开始出现大幅上涨,为长协定价机制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2008 年,BHP、淡水河谷和力拓三大矿商开始各自谋求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定价方式,在淡水河谷谈定首发价后,力拓单独争取了更大的涨幅,“首发—跟风”模式首次被打破。2009 年,在日本、韩国的钢厂与这三大矿商确认了“首发价”后,中国并没有接受33%的跌幅,而与FMG 达成了价格略低的协议,自此“首发—跟风”模式正式宣告终结,指数定价机制随之产生。

       目前,国际上发布的铁矿石指数主要有普氏指数(PLATTS IODEX)、TSI 指数、MBIO 指数和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等。自2010 年起,普氏指数被BHP、淡水河谷、FMG 和力拓四大矿商选为国际铁矿石定价依据。MBIO 指数由英国金属导报于2009 年5 月份开始发布,以中国青岛港(CFR)62%品位铁矿石价格为基准。TSI 指数由英国公司SBB 于2006 年4 月份开始发布,目前仅作为新加坡和美国芝加哥交易所铁矿石掉期交易结算依据,对铁矿石现货贸易市场没有影响。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联合发布,于2011 年8 月份开始试运行。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均以1994 年4 月份的价格为基数(100 点)。

       2011 年,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突破190 美元/干吨,创历史新高,当年年均价为162.3 美元/干吨。随后,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开始逐年下降,到2016 年跌至谷底,年均价为51.4 美元/干吨。2016 年后,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缓慢回升,到2021年的3 年平均价、5 年平均价、10 年平均价分别为109.1 美元/干吨、93.2 美元/干吨和94.6 美元/干吨。

作者 丁跃进 崔玉宁 肖鑫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绿色低碳发展让世界废钢资源成为“香饽饽”